第75章 一个大惊喜(1/2)
比如一些工具、夹具、模具的改进,尽量减少人的经验对于流水线的影响。
虽然熟练工靠着经验可以加工出来一批一模一样的零件,可这种经验对于工业生产却不一定是好事。
流水线生产其实就是把人力因素降到最低,提高工具的精准化,从而达到产品的标准化,最终提升效率。
鲁斌重生的时候,连插画师这个艺术性要求非常高的职业都快被ai给替代了。
大量的普通画师待业在家,不得不改行写小说、做自媒体……
所以鲁斌才一直坚持工厂的技术升级,把这些能力强的人从简单劳动中解放出来。
而把一般工作交给学徒们甚至普通人,以提高零件的流转率。
说句不客气的话,鲁斌这个工厂真正能自己一个人从头到尾打造出一杆枪的匠人,只有勃朗宁一人而已。
可是以自己兵工厂目前的人均产量,简直碾压同时代的其他作坊,别说美洲的了,欧洲本土的一样是小辣鸡。
对于一些专用工具的发明,鲁斌简直乐此不疲。
对于一件产品而言,通用化意味着市场适应性高,可以节约重复产品的消耗,比如一个手机就可以替代一大堆电子产品的功能。
可对于生产一件产品的工具而言,越具备针对性,那就意味着专用性越强,同一个步骤就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效率也会大大的提高。
比如鲁斌专门要求木匠和铁匠合作生产了一个锯台,这个锯台只能固定m1663长宽尺寸的木料,在四周有着不同开口的锯槽。
把切好的木材放进去之后,只要按照固定的锯槽下锯,就可以得到枪托的粗坯。
有了这个锯台之后,制作木胚这一步以后完全可以交给新人去做,甚至不需要懂木工活的人就能干好,只要会按顺序拉锯子就行。
从种植园里随便拉一个黑奴就能干了,这真应了鲁斌一开始在伦勃朗的船厂里给老维米尔吹嘘的话。
虽然这个锯台只能生产m1663的木托粗胚,可从节约的人力来说,和之前那种完全靠经验量一道锯一道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而之前从事这一步骤的木工学徒就可以拿着粗坯进行精加工了,比如打磨和刻槽。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精英们深谋远虑,谋新技术,谋大发展。
当珍妮纺纱机进工厂后,大批纺织工人聚集起来,示威游行,高喊“反对使用珍妮纺纱机”。
不是机器不好,是机器太好,机器效率太高,导致一批工人失业。
老百姓眼里的大事是稳饭碗,资本家眼里的大事是利润率。
但可笑的是这似乎是一个悖论,基本所有的科技进步到最后反哺到社会都是资本推动的。
只能说社会的进步一定意味着旧秩序的崩塌,而新产业的繁荣永远伴随着旧产业的没落。
“社畜”、“人民”、“普通百姓”永远是一个大基数的代指,而不是具体到个人。
就像那首歌唱的一样,“杀死那个石家庄人”从来不是说的具体哪一个人,而是代指那一批人。
……
———————————————
又过了半个月的时间,终于两艘大船靠港了,从船上下来两拨人。
一拨青壮年直接送进了军营,另一拨男女老幼啥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