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9章 千金散去还复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杜预凝视着金樽美酒,双手擎天,慷慨激昂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他声震四野、震动天下!

    前一句,针对野心勃勃、志向远大的读书人、将官,发挥无与伦比的激励作用。

    哪怕身为最低级的将校、参军,听到杜预这激昂人心、催人奋进的千古金句,都忍不住心潮澎湃,禁不住血脉贲张。

    哪怕身处卒位,但心为帅谋。

    今日,我或许只是小兵路人甲,但终有一日,我要成为杜解元这样顶天立地、匡扶社稷的大人物,能站在三军阵前、万人中央,慷慨陈词,挥斥方遒。

    要知道,哪怕是世家子弟,也同样会为出头无路、报国无门而自怨自艾、顾影自怜。

    【大唐三万里】的高适,出身渤海高氏,祖父高侃乃开国元勋、正三品左监门卫大将军,赠左武卫大将军、陪葬太宗昭陵,足够显赫了吧?

    可富不过三代。到了高适这一代,照样落魄潦倒,寓居梁宋一带,在梁园种地为生。

    很多来投奔杜预的世家子弟,例如陆江这等江东四大家,其实表面显赫,都各有隐忧。

    他们或者不是家中嫡长子,没有继承权,或者面临家中兄弟激烈竞争,或者面对长辈压力、质疑,又或者家族家道中落,大有风险,需要奋斗。

    古往今来,任何社会,任何族群中,上位者都阶级滑落、人生跌落的风险。

    而寒门子弟,更不用提。

    他们一无所有,比士族子弟更有危机感。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天生我材必有用!”

    杜预用了区区七个字,就激励了麾下世家、寒门子弟,让他们血脉贲张、战意高昂、为之效力。

    这“天生我材必有用”,被别人之口宣出,还不至于如此激荡人心,但杜预自己就是一个行走的榜样。

    他从寒门起家,在滁州这小地方被方仲永打压,一路逆行而上,四场科举,连中四元,挽救大唐,过关斩将,克服不知多少困难,才走到今天。

    但他的心酸、他的难处,又有几人知?

    朝廷,已经下令,将他“彻底革职、贬为庶人,永不叙用”!

    杜预数年奋斗,却一夜回到解放前,甚至不如安史之乱前——他之前毕竟是考生身份,若不出头为国效力,至少还有个科举取功名的念想。但如今永不叙用,也就彻底斩断了他科举上进之路。

    凭什么?为什么?

    之因为杜预为国而战、为社稷而战?

    杜预,歌以咏志,用自己行为诠释了什么是“天生我材必有用”。

    宋佳霖愤然,击节叫好:“以杜预天生之才,本当位极卿相,飞黄腾达,被朝廷重用,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他生不逢时,为国家效力,却遭到朝廷的猜忌和打压。今时今日,太后在列国的威胁下,干脆剥夺了他一切称号、职务,将他一黜到底,恢复成平民之身,还永不叙用!”

    王文昭悲愤道:“不错,杜预何罪?要招来如此恶果?朝廷对外无能,对内却严厉无比。杜预之冤屈,远胜过大宋忠臣文鹰大学士!在杜预【过伶仃洋】诗成传天下后,文大学士已平反昭雪,被宋帝追封恢复名誉,进入文渊阁成半圣。但谁又能给杜预平反昭雪?”

    杜预用自身经历,完美诠释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哪怕被朝廷如此苛责寡恩对待,哪怕立下大功却被一黜到底,但他的情绪依旧高昂,依旧积极向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股豪迈、向上、激昂的气势,深深打动了在场所有人,连同敌人在内都被杜预的豪情深深感染。

    至于下半句?

    杜预大袖一挥!

    从他的袖中,竟然飞出无数金银!

    那都是杜预打下邺城之后,从伪燕的宝库中缴获的金银财宝,堆积如山。

    但杜预站在高处,却直接将这金山、银山,豪爽万分、赏赐将士!

    大唐将士,满眼都是金银之光,瞬间被亮瞎了眼。

    “这么多赏赐?”

    “这是搬了一座金山啊!”

    “多谢杜侯爷!”

    “哈哈,发财了!发财了!”

    大唐将士疯狂捡金银。

    千里当兵只为钱。

    哪怕这只保家卫国为己任的大唐军队,绝大部分人参军报国,也有建功立业、发财回家娶媳妇生娃的志愿。

    那些名门之后,读书人投笔从戎、报名参军,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或者还有更加远大的志向,想要一步登天,封万户侯。

    但普通兵士,却没有这等野望、奢望。他们能最大的希望,最实惠的想法,便是当兵发财。

    杜预如此慷慨大方,一口气将所有缴获金银都赏赐出去,自然军心大振。

    裴十二急眼了:“大帅,你怎么一下子将所有的金银都赏赐出去?我们还过不过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