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人类起源(1/2)
对于周遭的环境变化,“教授”似乎已经习以为常,平淡地让李文渊确认他所处的是哪一个“人类文明”时代。
不过注意到环境停滞在了一群白大褂围绕着一台超级计算机忙碌后,“教授”反而是明白了什么,在李文渊思考之时便开口道:
“是我之前想太多了……你是这一代的‘群星之子’吧?我早该这么想的,毕竟这里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够进来的,只有那些‘特殊的人’才有被‘指名’的资格。”
如此说着,“教授”还露出了一副回忆的表情,这群白大褂忙碌的场景似乎让他想起了过去。
至于李文渊,则思考起了“教授”的话语。
“‘特殊的人’吗……”他当然知道这指的是什么,只不过听到“教授”说只有那些“特殊的人”才能够来到这个地方,他便有些好奇。
因为“教授”这样的职位指代名称似乎并不属于“特殊的数据”这一范畴,而想到这里时,李文渊才记起来一件事,他似乎还并不知道“教授”的名讳。
而与之关联的“专家”与“博士”也是如此,按理来说作为人类中的顶尖科学家,其名字是足以被载入史册的,再不济,对其的称呼也会带上姓名,如“杨专家、刘博士”或者“汤姆博士、杰瑞教授”之类。
好像从最初到现在,这些科学家们都并没有名字,而是以一个“身份”出现在李文渊的记忆中。
“教授”似乎也明白他的疑惑,走到了“场景”中,那些白大褂的身旁,想要伸手触碰,却又在想起什么后遗憾地收回,转而平静地说道:
“我们当然有作为‘人类’的名字,不过那是很久之前的事了。”
“在我们尝试去成为‘特殊的人’之后,我们便抛弃了名字,只以代号相称。”
“‘专家’、‘博士’他们也是这样的,其实我们还使用过了很多的代号,诸如‘天才’、‘特工’、‘兵器’等等……但最终只有这三個代号留存了下来。”
“是的,我们正在尝试塑造更多的‘群星之子’,为了让下一次‘起源’更加完美。”
“至于为什么不用我们的名字来作为成为‘群星之子’的‘数据’,原因仅仅只是在于‘数据’层面上,这三个名词的数据量最少、最方便塑造。”
“你可以觉得这是对‘科学’的献身,但是我受不住这种赞誉,过去还有先辈做过比我们更加艰苦的事,相较之下忘记名字可并没有什么值得铭记的。”
“或许等我们能更加高效地运用‘现实数据’后,我们就不用再如此窘迫了。”
理性的思维在这一刻于“教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确实丝毫不在意这种本应该能够“万世留名”的机会,而是选择了最方便、最实用、风险最小的方案。
这确实是真正的“万世留名”了,李文渊知道,在不知道多少个“循环”之前,就有过“他”的存在,留下的信息直到今天都能被接收到,他甚至还能知道那个过去的“李文渊”是一位先驱者。
但是最终,这些这一代的顶尖科学家们都走上了同一条道路,为人类的事业而努力着。
“……那么我能问一问‘群星之子’究竟有什么作用吗?我只知道身为这种‘特殊数据’的人们是什么‘变革的开端’、‘宿命般的角色’……但是在‘数据’的层面上,这一部分‘群星之子特殊数据’究竟是用来干什么的?”
李文渊忍不住询问了这个问题,他对于“群星之子”的认知只有“虚空之虫”的几句话,而现在的他对于“现实数据”的理解也并不高,对于什么“数据”代表着“宇宙”中的什么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
而在他看来,“教授”显然是知道这个这个问题的。
听到他的问题,“教授”露出了十分诧异的神奇,面色奇怪地说:“……虽然早有预感,但你居然真的不知道这些吗?”
“你在黑洞之外的身份究竟是什么?难道教育工作者都死完了没有给伱这些必要的知识?能够来到这里不可能不被授予相关知识啊?”
见此,李文渊便说出了他的身份,一个出于某种“仪式感”被复活后用来看家的“人工智能”,目前正在十分积极地寻找人类,而“教授”则是他遇到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人类”。
而当“教授”问起“为什么没有一个承载了他们已知一切的数据库供他使用时”,李文渊告知了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
很显然人类是留下过完整的数据的,在他作为新的“监护协议”苏醒前,过去真正的“监护协议机械智能”是掌控有“中央处理器”、“核心数据库”等一系列储存设施的。
这些地方不用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