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常识判断 元宵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哈哈哈!宝子们,你们冷静点!不是王维诗里的红豆!

    另外特此强调,王维的诗句我没做错,是被别的诗句绊倒的,不信你们也来做一下嘛。

    题目是,下列诗词中,与我国传统节日对应错误的是()

    A、“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元宵节[1]

    B、“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2]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3]

    D、“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寒食节[4]

    两分钟的时间门,请让我看见你们的答案!】

    弹幕:一眼A!

    弹幕:既然是主播的错题,A和D之间门我选D,A肯定是迷惑项!

    弹幕:楼上说的对,那就DDD!

    唐朝。

    王维此时还在为自己的两次被贬而沉默。

    伶人私舞黄狮子。

    安史之乱中被俘。

    第一次看似可以避开,但天幕既然说是杀鸡儆猴,那么不是这回就是下回,他唯有与陛下忌惮之人走的远一些,才有可能不被波及。

    第二次看似避无可避,但只要没有安史之乱,死局便可迎刃而解。

    王维思来想去,心头的热血在这一刻竟微微有些凝滞住。

    充满政斗又波云诡谲的朝堂、晚年荒淫又昏庸无道的帝王,这真的是他所向往的吗?他真的要在已知这混沌未来的前提下,还继续一脚踏入,重蹈极有可能的覆辙吗?

    为何不!

    王维踱步到窗边,仰头高高地看向天幕,天幕手中那几张薄薄的纸片上,写着的是他们的现在,更呈现着他们的以后。

    诸多王朝的交替,一次次的征战祸乱、农民起义,最终走向的,都是新生。

    大唐是从水深火热中涅槃新生的,迎来过鼎盛,不久后又要走向衰亡。

    可已知的衰亡便不是以后的衰亡,而是曾已走过的衰亡。

    新生,早在天幕开启的那一日,就已经到来。

    他王维,早于已经走过的路,来到这长安,便是已经走在了新的路上。

    以后会是如何,谁又能知晓?

    新的一切自当会在他们的脚下,徐徐铺开。

    北宋。

    熙宁四年,七月。

    欧阳修请辞后便来到了颍州,以“六一居士”自称,倒也算是乐得自在。

    前些时日,他听着天幕将朝堂之上的党派之争毫无掩饰地表露出来,难免想到自己这些年来所遭遇之事,心中竟也生出了那么几分畅快。

    可畅快不过须臾,很快他就又揪着心听完了大宋的衰亡之路。

    但又能如何?他哪怕再心有不甘,也已经垂垂老矣,力不从心了。

    “不见去年人啊……”欧阳修浅浅地叹息着,以他这身子骨,怕是也快要成为去年人了。

    只希望大宋能在天幕的襄助之下,正一正风气,延一延国运。

    王安石此时的心情极为复杂。

    他从弹幕中得知,变法终将失败,而欧阳永叔和苏子瞻对他所言亦是良言。变法不该“脱离”普通百姓,更不该成为朋党之争的武器。

    正如他写下《元日》之时的心境,他是想要让新政、让变法,给老百姓带去新生活!

    而不是,将他们推入另一个深渊。

    【B、C大家应该都不会有异议。

    B是王安石所写的《元日》,诗如其名,写的就是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听说南方是砍了竹子放火上烧,竹子受热膨胀,就会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

    而北方没有随处可见的竹子啊,于是就出现了火药爆竹。

    讲真的,但凡宋朝那时候,能多把火药往战场那方面想想,跟做爆竹一样,多发明点热武器,而不是给了金军后来居上的机会,后面也不至于那么惨。】

    南宋。

    守军们通过对弹幕中零零碎碎信息的整合,刚刚才做出比铁火炮威力更大的火炮。

    尝试成功的这一刻,他们的眼眶滚烫不已,双手忍不住地颤抖起来。

    他们有一种,兴许能改变未来的隐秘祈盼。

    尤其是当天幕讲出“不给金军后来居上的机会”时,他们胸膛中的心脏再也控制不住地狂跳起来。

    他们望向临安城,发出无声的呐喊。

    听到了吗!

    都听到了吗!

    【问题就出在A、D二选一。

    首先A项是我最怀疑的,它有个桂花香馅,真的很难不想到月饼,想到是中秋节。

    然后D项,“不见去年人”,这种怀念故人的日子,我觉得像是清明节。但是因为寒食节和清明节离得近,加上现在都不过寒食节了,所以极有可能是迷惑项。

    这么一想,我就选了A。

    事实上正相反。

    怀念故人也可以是大家都团团圆圆,唯独诗人形单影只的时候啊!D项是北宋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名字很直白地告诉我,这写的是元夕。

    我还特地查了下。

    分不清的宝子请一起记一下,元旦又叫元春,是阳历一月一日。元日是农历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