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全网瞩目,最后的结果(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网友们也从开始的怀疑心态转化为现在的震撼。

    尼玛,真真的实验室,真真的仪器,这会是过家家和营销吗?

    不可能啊!

    谁会有那么大的能量动用工程院的实验室,还能得到国科委的官号转发支持的!

    不少网友都开始转发起了陈渊的直播间,随着涌入人数越来越多,哩站总部的服务器都出现了波动,无奈紧急联系技术人员开始从全国各地的服务器开始分流这些进入直播间的IP。

    而陈渊也将一些合成基础材料放在X射线荧光光谱仪下观察。

    同时他也不忘和身后直播间内的网友解释道:“这台仪器能够帮助我进行准确的定性、定量分析。可用来研究和测定各种材料成分。”

    “也是在材料配比前期的关键所在。”

    “至于后期,需要多次使用的仪器还有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用于材料内部的显微结构分析和微区成分的定量分析。”

    “之后就是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分析材料表面的化学组成。”

    “而在确定一个耐热材料是否达到预期标准,就离不开热膨胀仪和热重分析仪。前者精确测量材料在热处理过程中的膨胀或收缩情况,后者可测量物质的热分解温度和分解速率等。”

    做完光谱检测后,陈渊将目光投向直播间镜头上,“大概这些是我之后必须要做的,至于中间的其他过程,一时半会也说不完,所以不觉得枯燥的,可以静静在我的直播间里等待。”

    一个前所未有的直播间在全网爆火了起来。

    来自一所双非大学大一新生的核聚变耐热材料研发,瞬间惊讶到了不少人。

    这在国内的学术界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在陈渊呆在实验室研究的第三天,学校教室和前几天一样还在观看着他的直播。

    讲台下的新生们非但不觉得枯燥,反而还会在直播间里和陈渊互动,时常询问他进行到哪个过程了。

    “之前材料合成期间失败了四次,因为配比量出现了一些问题,分子结构不够完整,耐热和溶解速度也不理想。幸好我又试了几次,终于成功了。现在我在增强材料和基质的双方中都使用了碳化硅(SiC)的SiC/SiC-CMC。”

    “这与以往的镍基超合金相比为轻型、具有高耐热性。预制体通过将集束数千根碳化硅纤维而成的纤维束编织成布那样的三维织物等而构成,具有多层结构。”

    虽然陈渊可以不断推演材料合成是否能行,如果推演失败那就不用浪费材料,要是成功就可以直接做出来,但是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

    其实很多人都有一个想展现自己的心理,这是人之常情,每个人都有,但是往往你把自己弄得太优秀了,很容易招来外界的非议。不过现在情况似乎还行,因为他们那群新生根本就不懂陈渊在说些什么。

    “停停停!老陈你不用和我们说这些太详细的,根本就听不懂好吧。”

    “对啊学弟,你说这些学姐们根本就不懂。”

    看到弹幕,陈渊脑袋上忍不住浮现出黑线,“好吧,是我唐突了。”

    “都没听懂吗?我貌似听懂了,现在就去合成材料去了。[滑稽]”

    学校领导们都在关注着陈渊,并时常对他加以称赞。

    而此时国科委那边,相关高层也在密切关注着陈渊的直播。

    一同到场的还有黄潘两位院士,以及吕长卿。

    “前期的整个材料合成过程没什么问题,一些细节处理上也非常好,实在没想到,他会有这么多方法去合成耐热材料,甚至一些以往从来不被看重的有机材料都被他利用上了。”

    “简直……”吕长卿顿了顿,两只手在半空交织着,“就像是一锅大杂烩,什么都往里塞,但最后味道却非常不错。”

    站在由几十组小屏幕组成的大屏幕前的国家科学部部长杨天德回头打趣道:“如果把星岩超导材料的制作方法和配表交给你,你能完成吗?”

    这位一直站在国内甚至国际上的材料学大佬此刻居然犹豫了半晌,他恍然笑着,摇头道:“我可以,但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而不是一个星期。”

    黄德海和潘江得意的笑了,要不说是自己的学生呢。

    笑的同时两人好像心有灵犀一样,同时回头又瞪起眼来。

    “看来他比你要强。”杨天德很满意地点头,“是个不错的苗子。到时候不管研究怎么样,国科委这边都会批一个亿的经费下去,年轻人嘛,多给点时间总会做出一番成绩的。”

    “嗯。”望着杨天德的后背,吕长卿脸上闪过一丝不可察觉的异样。

    在离开国科委后,黄德海在后面追赶上了吕长卿,“吕院士,你怎么看?”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