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刷新朱棣的认知(2/2)
“到时候不仅可以提供肉食,还可以提供鸭绒。”
这一次,张升主动的在那里介绍了起来。
“鱼塘旁边养鸡鸭,种植水果,这里面有什么说道不?”
朱高炽很是给自己的小舅子面子,主动的在那里当起了拖。
“姐夫,还真是有说道呢。”
“用京师大学堂农学院的说法,这叫做生态养殖。”
“鱼塘养鱼之后,每年都需要对鱼塘里面的淤泥进行清理。”
“而这些淤泥本身很是肥沃,是给到果树的好土壤。”
“而鸡鸭在果树下面养殖,一方面可以帮忙清除果树下面的虫子和杂草,一方面鸡鸭的粪便本身也是可以给鱼塘提供饲料。”
“大家恐怕不清楚,这鸡鸭的粪便很多时候都消化的不是很完全,完全可以二次利用吧?”
张升很是自豪的看着朱高炽。
他的腰杆子,总算是硬气了一把啊。
“除了种植果树之外,还可以在鱼塘旁边种植一些鱼草,给鱼提供另外的食物……”
张升继续在那里不断的说着,心情很是不错。
“这么大的鱼塘,需要的鱼苗数量也是非常夸张的吧?”
“这鸡鸭你可以通过人工孵化的方法提高效率,那么这鱼苗呢?”
“第一年你可能可以收购百姓手中的鱼苗来实现,后面每年都需要大量的鱼苗,这个方法就不行了吧?”
朱棣觉得自己找到了张升话里面的漏洞,立马提了出来。
不过,他这么一问,张升笑了。
他就等着朱棣或者朱高炽问自己呢。
毕竟鱼苗的繁育问题,京师大学堂农学院已经在朱瞻墉的指导下,有了一些突破。
“太上皇,您说的很有道理,鱼苗的问题确实是必须要解决,要不然大规模的养鱼就不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我看可以来旁边的鱼苗养殖基地看一看,这里面有非常先进的鱼苗孵化方法。”
张升笑着引导朱棣和朱高炽朝着旁边的一栋楼里面而去。
“太上皇,这个大型的鱼缸就是用来培养鱼苗的一个设备。”
“正常情况下,鱼每次产下的鱼卵数量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在大自然的环境下,许多的鱼苗都没有办法成活。”
“不是被其他的动物吃掉,就是由于环境问题没有办法顺利的孵化出来。”
“但是在我们的孵化室里头,却是可以给鱼卵提供非常好的孵化环境,确保大部分的鱼苗都能成活下来。”
“这么一来,鱼苗的孵化问题就解决了。”
“只需要一个小规模的孵化室,就可以提供大量的鱼苗。”
“到时候别说只有五亩地的鱼塘,就是有一万个五亩地的鱼塘,鱼苗的问题也不是什么问题。”
张升说完这话,脸上都是笑容。
他现在越来越觉得朱瞻墉让自己去搞养殖场,还真是一个大有可为的事情呢。???..Com
不管是豚、鸡鸭还是鱼,京师大学堂都全力的给自己提供解决方案。
甚至朱瞻墉自己还亲自参与其中。
这样子的情况下如果他都还能成功,他觉得大明没有哪个商人能够在这个领域成功了。
张升觉得哪怕是为了朱瞻墉的面子,京师大学堂也会帮他们搞到成功为止。
“鱼卵居然也能人工孵化?”
朱棣很是无语的盯着眼前的鱼缸。
为什么不管是什么的东西,到了朱瞻墉或者是京师大学堂的手中,就会焕发出不一样的魔力出来呢?
这是以前其他人太过于愚蠢,还是大家都之前的思维太过于僵化了呢?
“不管是鱼卵还是鸡蛋,亦或是其他的东西,都是可以人工孵化的。”
“甚至将来小牛、小羊,也不是不可能实现人工培养。”
“当然了,要实现这个目标,任到重远。”
朱瞻墉说这话的时候,想到了后世的克隆羊之类的东西。
或者是人工授精的方法来实现牛羊等的快速繁殖。
也不知道自己让京师大学堂进入到了这些领域的研究之后,将来会发展成为什么样子。
“瞻墉,朕看你就是好吃懒做,天天不上朝,居然在京师大学堂里头琢磨这些研究。”
有点不爽的朱棣,忍不住在那里吐槽了一把。
“瞻墉,除了养殖牲畜之外,那些蔬菜水果之类的,是不是也可以通过各种人工培养,实现产量上的突破呢?”
看到自己老爹不开心了,朱高炽立马又站出来转移话题。
夹在老爹和儿子中间,朱高炽觉得自己也好累的啊。
“爹,您真聪明!”
朱瞻墉这么一说,朱高炽脸色立马拉了下来。
什么意思?
这话怎么这么像是在那里讽刺自己一样呢?
好在朱瞻墉不等朱高炽说什么,他直接就接着说道:“京师大学堂农学院也是专门安排了一批人员去研究这方面的内容。”
“不管是蔬菜种子的改良,还是粮食作为的改良,亦或是水果的改良,都是大有可为。”
“就比如现在百姓吃的比较多的白菜,其实就是经过了历朝历代不断的培养才有了今日的样子。”
“但是我们都觉得这大白菜还有不少的培养空间。”
“将来也许大家会看到一颗大白菜就有好几斤,甚至是十几斤的场面。”
“那对于大明百姓来说,意义可就非同寻常了。”
“除此之外,不断的发掘新式的蔬菜作为,也是农学院结合海外的一些探险队在努力的项目。”
“至于果树,目前京师大学堂在重点研究果树的嫁接,让不同的果树的优点都能发挥出来。”
朱瞻墉一口气又抛出来好些新的东西,把朱棣和朱高炽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来。
“果树的嫁接?”
“这是什么意思?”
朱棣继续化身为好奇宝宝。
老小孩,老小孩。
六十多岁的老人了,有时候可不就是跟小孩一样嘛。
“爷爷,这可又可以算是一门全新的学科来着。”
“将来京师大学堂农学院里头,嫁接这个技术,也会单独的成立一个专业去安排人研究。”
朱瞻墉准备继续给朱棣灌输一些新知识。
让大明从上到下开始接受新的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