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太孙府的喜悦(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出身疾苦,最是希望看到百姓过上好日子。”

    ‘’而如今的大明,百姓们普遍都已经不用担心饿肚子,单单是这一点,就不是任何一个朝代可以比得上。

    “再有,在穿衣上面,也是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不说后无来者,但是绝对是前无古人了。”

    “住宿方面,伴随着水泥的出现,新式建筑方法的推广,也让百姓们的住宿条件在不断的改进。”

    “至于出行方面,水泥道路的出现和四轮马车的不断普及,让出行变得越来越方便了。”

    “可以说,大明在衣食住行方面,已经全方面的超越了历朝历代任何一个王朝。”

    “爷爷他有什么不满意的理由呢?”

    “难不成非得看着建文把大明的江山社稷给搞的一塌糊涂吗?”

    朱瞻墉这么一说,朱棣听了舒服了不少。

    朱瞻墉还真不是在拍马屁。

    他说的是事实。

    本身没有他,永乐盛世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现在有了他拾遗补漏,情况就更加不同了。

    可以说大明现在的实力,唐朝和汉朝最鼎盛的时候,也是比不过的。

    接下去,就是进一步的开疆拓土,进一步的推进大明从农业社会朝着工业社会转变。

    那个变化,将会更大。

    “瞻墉啊,你能这么理解,朕心里面就好过多了。”

    “希望爷爷也能跟你说的一样,能够看到大明的这些变化。”

    “这么一来,朕到时候去地下见他,也不用担惊受怕了。”

    朱元璋是非常特别的一个皇帝。

    他在位的时候,做出了许多皇帝都不敢坐的事情。

    任何官员,在他手中都只有乖乖听话的份。

    他对百姓的利益,也是最为在乎的。

    毕竟,他自己就是当过乞丐的。

    开局一个碗,全靠自己努力。

    “爷爷,您这只是一个小感冒,吃点药就会慢慢的好起来。”

    “你不用太担心的。”

    “到时候莪让岭南书院医学院的教谕带着最新研究的药物过来,跟太医署的医正一起,您的病很快就可以好起来了。”

    朱瞻墉倒是真心希望朱棣的身体能够多支持几年。

    毕竟这个爷爷对自己还算是不错。

    “朕自己的身体,自己最清楚了。”

    “这一次,已经不是简单的吃药就能解决的了。”

    “朕这一生,戎马生涯,身子骨一直都不算很好。”

    “能够挺过这一甲子的时间,老天已经对朕不错了。”

    “唯一遗憾的就是大明如今已经开始发生巨大的改变,朕却是没有办法看到将来的场景。”

    朱棣当了这么多年的帝王,眼光自然是不差的。

    大明如今蕴含的巨大变化,他通过各种渠道,已经能够感受到了。

    好在这个变化是对大明有利的方向。

    这让他安心了不少。

    “爷爷……”

    朱瞻墉还想着说什么安慰的话,不过朱棣却是直接挥了挥手,不让他继续说下去。

    “都这个时候了,其他的就不用多说了。”

    “朕想要确认一点的就是,如果将来大明的江山交给你,你会好好的对待你的兄弟吗?”

    朱棣猛地问出这个问题,让不远处站着的亦失哈和纪纲都神情大变。

    这种事情,是自己能听的吗?

    皇上这是什么意思?

    “爷爷……”

    “你想好了再回答,说出你的心里话。”

    朱棣再一次的打断了朱瞻墉的话。

    他不希望朱瞻墉今天忽悠自己。

    越王府的实力,他也是很清楚的。

    如果将来朱瞻墉要跟朱瞻基抢夺皇位,成功的可能性绝对是很高的。

    所以朱棣觉得倒不如干脆让朱瞻墉继承江山。

    当然了,这里面有朱高炽身体一直也不大好,同时也不受朱棣待见的重要原因。

    “爷爷,自从孙儿制作出地球仪,就知道这个世界除了我们大明之外,还有许多广阔的领土等待我们发掘。”

    ‘“这些领土跟大明四周那些鸡肋般的土地不一样,有不少都是非常肥沃,有很多矿藏,可以适合大量的人口居住的地方。”

    “孙儿心中的大明,不仅仅是现在的这一片土地。”

    “就像是之前孙儿跟您说的,大明将会是一个日不落帝国。”

    “所以不管是大哥也好,还是其他的兄弟,孙儿觉得都还有很多的地方可以给他们提供发挥的舞台。”

    朱瞻墉没有直接给出什么承诺。

    不过他这样子的解释,反倒是让朱棣觉得更加可信。

    “那你的意思是想让兄弟们去海外开疆拓土?”

    说到这里,朱棣莫名的想到了朱高煦和朱高燧两兄弟。

    也不知道他们在美洲到底过的怎么样。

    虽然断断续续的从东厂那边听到了一些美洲那边的情报。

    但是美洲距离大明实在是太远了。

    哪怕是越王府的造船作坊已经生产出来了比较快速的海船,没有半年以上的时间,也是不可能完成一趟消息的来回传递。

    再加上海上的风险,情报传递就更加困难了。

    “爷爷,这只是其中的一种思路,大家如果觉得待在北京城有点难受的话,那么去海外也不是不可以。”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海外的很多地方,条件并不比我们大明差。”

    “甚至有些地方还要好很多。”

    “如今我大明已经在南洋有旧港这么一个据点,也正在扩张新加坡城。”

    “而在西洋那边,如今也已经占据了天竺那边的一些地盘。”

    “只要朝廷把大明海军的发展步伐加快一下,不用几年时间就可以让海外的领地规模翻个几倍。”

    “到时候我们需要担心的不是王爷太多,不知道如何处理。”

    “而是会觉得宗室子弟太少了,很多地方都没有办法安排人去就藩。”

    朱瞻墉这么一说,朱棣忍不住点了点头。

    现在的他,不管是通过郑和下西洋,还是通过《大明日报》上面的报道,亦或是东厂汇报的消息,对于世界上的情况也算是比较了解了。

    如果能够在海外找一块合适的地盘,朱瞻基的这个下场也不算是很惨。

    朱棣是相信朱瞻墉有这个容人之量的。

    毕竟当初他的两个叔叔造反,就是他提议把人发配到美洲去。

    而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美洲那边的条件,可是一点都不算差的。

    “你能这么想,朕很是安慰。”

    “朝廷的事务如今越来越多,朕有时候处理起来也觉得有点吃力。”

    “这样吧,以后你每天抽一个时辰进宫,帮朕一起处理一部分的奏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