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二章 地面实验!(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想要弄懂实验中发生粒子、大分子传送的科学原理,就必须要足够多的信息支撑,才能帮助对于理论进行完善,进而推导出实验的原理。

    可惜的是,暂时他们并没有足够多的信息。

    很多信息都在火星-1飞船上。

    飞船上发生的爆炸,留下了很多的粉末,粉末就是一项重要信息,可以透过去研究粒子、分子的比例,以及爆炸发生的强度,进而推测出很多的东西。

    火星-1飞船短时间根本不可能返回地球,实验计划飞船返回地球的时间是十个月左右。

    这已经是最快速度了。

    哪怕返回地球需要十个月,近300天的时间,说出去都是非常惊人的,人类并不是第一次对木星进行探测,过去也发射过探测器观察木星,有的是远远的掠过木星,有的则是进入木星的轨道进行观察。。

    哪怕只是远远的掠过木星,也用了超过六百天的时间,而且要进入木星的轨道,需要的技术难度就非常高了,只有一个探测器完成这個工作,累计用时超过了两千天。wap..com

    到现在还没有探测器能够从木星返回,但考虑到木星到火星的距离,以及其中的技术难度,只用短短的十个月时间都是不可想象的。

    火星-1能在十个月返回地球得益于无限太阳能传输动力技术。

    这项技术能给火星-1飞船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飞船所搭载的推进器效果并不好,只能提供缓慢的加速,但因为时间足够长,也能够让飞船达到一个相当惊人的速度,才能够缩短从木星回到地球的时间。

    但不管怎么说,短时间内肯定无法对火星-1飞船上面的爆炸进行研究,唯一可用的信息就是地面封闭连接终端的检测,也就是检测那些传送后残留的物质。

    不管是金属物质还是其他物质,最初的检测都是损耗了一半儿以上,而稳定光能直接就得出了检测结果,瞬时能量传输效率超过百分之九十一。

    很快。

    检测有了详细结果。

    封闭空间内所有的材料,包括空气,质量损耗都在百分之五十二点三七左右。

    理论组认为这个数据并不重要。

    赵奕总结道,“现在我们都是两个结果,一个是能量传送效率大大增加,也就代表了空子假设的研究方向是正确的。”

    之所以说空子假设的研究方向是正确地,而不是空子确定存在,是因为单独一个时间无法证明空子的存在。

    空子假设,到现在依旧是假设,只是利用假设空子的存在,所研究的方向和实验结果没有冲突。

    这个方向就可以一直研究下去,直到有实验证明空子存在或是不存在。

    赵奕继续道,“而封闭空间内的质量损耗,代表了一瞬间出现了粒子、大分子的传送,粒子、大分子被分割挤压进入到飞船中的无空间地带。”

    “但是我认为,质量损耗数值的意义不大,因为实验中途发生了爆炸,飞船内的传输设备损坏,并没有能够完成实验。”

    “但是我可以肯定一点,实验中出现了大分子传送。”

    其他人也跟着点头。

    其中的原因说起来很简单,假设质量损耗全部是粒子传送,另一端飞船上发生的核聚变反应就不可能那么微小。

    如此多的质量全部变成单个粒子,到另一段所爆发的核聚变反应将会是非常惊人的,哪怕平台底部金属材料的熔点在一万摄氏度以上,也肯定会被瞬间融化,之后整个飞船都会被吞没。

    现在火星-1飞船主设备没有发生故障,仍在返回地球的路上,就说明爆炸的强度非常小,肯定是有很多原子、大分子传送的过去。

    这些大分子、原子,并没有发生粒子割裂,自然不会参与到核反应中。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发生粒子、原子、大分子的传送呢?”

    赵奕提出了一个问题。

    接下来理论组几个人都在研究这个问题,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对两次实验进行对比,因为两次时间都发生了核聚变爆炸。

    第一次实验室压缩空间内的传输,另一端是真空环境,就发生了小型的核爆炸,但终端质量损耗很微小,也就代表发生的大部分都是粒子传送。

    这一次中断是封闭的普通空间,链接的另一端是空间都不存在的区域,结果发生了粒子、原子、大分子传送,并且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爆炸。

    第二次传送的物质变多,但爆炸的程序相对小一些,也就说明,传送大多数都是原子、大分子。

    在研究了几天时间以后,每个人都对实验有自己的看法,爱德华-威腾认为‘存在一个高纬度的空间,作为能量、物质传送的中转站’,“所以粒子必须要被能量化,才可能出现传送。”

    “现在传送已经出现了,就证明粒子在特殊环境下,被特殊状态的空子挤压,发生了‘能量化’。”

    爱德华-威腾把空间连接技术一些相关的空间理论融入到了M理论中,因为存在一个高维度的空间,作为空间连接技术的中转站。

    按照他的理论来说,不管是能量还是粒子,想要完成空间传送,首先就是被传送到高纬度空间,然后被高维度空间排挤,就回到了链接的另一端。

    这个看法合乎基础的空间数学,也根本没有办法进行反驳。

    其实最主要还是因为空间基础理论缺失,确定的空间数学十分有限,以此就可以对实验现象,进行很多种合乎基础理论的解释。

    其实就像是原来的宇宙理论,大爆炸理论只是其中的一种,弦理论当然也是其中之一。

    这些里面都是没有证明的,也都是合乎基础理论构架的,谁也不能百分之百肯定理论是错误的。

    邱成文并不信奉弦理论,他唯一信奉的就是能量守恒。

    他的研究也多是从能量守恒出发,并提出了一个问题,“地址传送必定会消耗很多的能量,要比能量传送多的多,那么能量的来源是什么呢?”

    “我认为,在最基础的层面上,物质和能量也许是同质的。”

    这个说法符合粒子的边界理论。

    赵奕认为空间对于物质的排斥源于对质量点的排斥,而质量点的定义,二的N次方点位,也不过是能量点的数据化表现。

    邱成文认为物质和能量同质,以此来解释实验中发生的粒子传送现象。

    这就和水流冲击石头是一样的道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