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危险的刘悝(2/2)
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袁隗明显更加谨慎了。
对此,袁树自然也没有什麽可说的,谨慎当然是对的,知道的人越少,成功的可能就越大,很多事情败就败在了知道的人太多这个点上。
所以目前这个事情还是只有他们三个人知道,其他人都不知道。
就算是袁逢派去打探刘悝和刘硕的消息的人也不知道袁氏到底有什麽打算。
「话又说回来,兄长,平原王和渤海王那边该有消息了吧?咱们在这里商量的很顺利,但是归根结底,能一锤定音的还是这两位,如果这两位不愿意配合,这个事情也挺难做的。」
袁隗这麽一问,袁逢也点了点头。
「第一批人应该快回来了,这几日应该就能得到消息。」
袁逢的预料也没错,仅仅一天之后,第一批前往河间府打探消息的人已经回来了。
带回来的消息有很正常的,也有让人感到意外的。
正常的消息就是刘悝的风评。
比起一系列不怎麽当人的贪官污吏丶皇子皇孙们,刘悝在地方的风评相对较好,没做过什麽违法乱纪的事情,为人比较低调。
虽然花销不少,但也没有搞得天怒人怨,手底下人也比较老实,没什麽仗势欺人的传闻,看起来算是一个比较少见的皇族老实人。
但与之相对的丶很诡异的事情是,当地流传有关于刘悝的流言。
流言内容是刘悝依靠刘志遗诏恢复渤海王爵位之后,似乎对刘志并没有太多的感念,反而还有些埋怨的话语。
具体好象是觉得刘志不把皇位传给他,实在是不够意思,他们是亲兄弟,难道关系不比刘宏更近吗?
甚至还有传言说,建宁元年正月,皇太后窦妙和大将军窦武策立冀州河间国解渎亭侯刘宏继承大统,派人前往河间国迎驾,当时刘悝愤恨刘志没有传位给自己,想带兵抢夺迎驾诏书。
不知道为什麽这个事情就此作罢,而朝廷似乎也对此没什麽反应。
除了这个消息之外,打探消息的人还意外从渤海王府上刺探到了另一个消息。
据说当初刘悝因为口花花而惹得刘志大怒丶削了他爵位之后,曾经派人联系当时权势很大的大宦官王甫,希望王甫给他美言几句,让他恢复爵位,并且许诺事成之后给王甫五千万钱的好处费。
后面王甫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努力了一把,反正刘志直到病重弥留之际才下诏恢复了刘悝的渤海王爵位,有点遗愿的意思。
后面王甫派人问刘悝要好处费,刘悝就表示自己恢复爵位是哥哥的遗愿,和王甫没有关系,就把这笔钱给赖掉了。
「如此说来,王甫和渤海王之间还有一些旧怨?」
袁逢对此很是意外,忙说道:「难怪之前我曾听到宫里的消息说王甫好像上表给天子说过渤海王的坏话,要天子小心渤海王之类的。」
袁树听后,皱起眉头,有了一些想法。
「父亲,三叔,我觉得有点奇怪,这种事情怎麽会堂而皇之在民间流传起来呢?」
袁树这麽一说,一时没有注意到的袁逢和袁隗也反应过来,纷纷皱起了眉头。
对啊,这种抢夺诏书丶埋怨死鬼老哥不把皇位传给自己的事情不应该传的连民间都知道这个消息吧?
这种犯忌讳的事情都能传出来,那不是等于直接把自己的罪证交到朝廷手里,等着朝廷来处理自己吗?
而且刘悝的身份本来就敏感。
作为刘志的亲弟弟,在皇位继承这件事情上理所当然具有一席之地,且继承皇位的理由也远比刘宏来得更扎实。
比起被窦氏外戚强推上位的刘宏,刘悝如果登位,则更显名正言顺。
而且更重要的是,刘悝也已经三十多岁了,还有儿子,如果上位,自然更有利于汉帝国皇权的传承和秩序的安定。
就这麽一个人,居然在渤海国封地之内被传出了窥视皇位的事情,如何能不让人浮想联翩呢?
顺着这个思路一想,袁隗忽然注意到了一个问题。
「兄长,树,我们能知晓宦官扶持天子,依靠天子掌权,那麽宦官自己应该也是清楚的,没有当今天子,宦官自然就是无根浮萍,所以,对他们来说,打击党人很重要,与此同时,将一切可能威胁今上皇位的风险给排除掉,也很重要啊。」
袁隗的话提醒了袁树。
他瞬间想明白了一些事情。
「不好,父亲,三叔,宦官估计已经盯上了渤海王的性命了。」
——————
PS:在某书高强度网上冲浪之后,我算是看明白了,要说剥削,还得是牢美啊,什麽叫帝国主义啊(后仰),这才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