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兼简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天崩地裂的硬核科幻,

    时空轮转的前世今生。

    万古对照的未来镜像,

    理想爱情的绝地永恒。

    这是一部紧扣现实科技前沿热点的科幻小说,《尼古拉·特斯拉的绳子》系列小说的第二部。

    第一部《致暗频率》电子版于2024年1月发布在起点读书并已完本,纸质版由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同期出版(isbn978-7-5043-9178-0)。

    一句话概括小说内容:

    假托于尼古拉·特斯拉的理论,迈克尔(现实原型很好猜)开发火星和6500万年前的特斯拉改造地球的故事。

    小说采用镜像叙事手法,并行两条对称的故事线。两对情侣为主角的人物,生活在相隔6500万年的同一个太阳系。

    单数章节写“前世”,双数章节说“今生”,交替复现于每每相同的场景,形成镜像。

    看似各自独立的两个故事,轮番演绎同一个情境下,科技的奇思妙想以及相应带来的价值观冲突。

    小说中的角色都是镜中人,他们无法获得全息图,而读者却是镜里镜外两面看,前世今生全视角。

    信息不完全的角色们无知者无畏,读者作为了然利害的全知者反倒会更纠结。

    作者不预设立场,只管把科技的美好前景和伦理的失衡错位,尽量客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科学技术的藩篱要圈多大?

    道德伦理的弹性要设多强?

    无条件爱一个人真的没有边界和底线吗?

    虽是科幻,作者却以现实主义视角,描绘和展望当今三大科技方向,包括:太空航天、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学。

    小说畅想前路遥遥的火星生存、金星改造等太空工业的技术可行性,展望为期不远的复合进位制芯片、脑机融合、活体机器人、潜意识学习等计算科学,还有基因疗法、克隆技术等等既新奇又骇人的生命科学。

    作者在前一部小说《致暗频率》第28章“天卫二十八”中,借角色之口提出了一个科学预言:

    天王星除已发现的27颗卫星之外,还存在一颗直径10公里以上的卫星,作者将之命名为:“天卫28”。

    早在2019年7月,作者就以业余天文学者的身份,在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天文学家们的学术报告会上,首次提出了天卫28的预言。

    2019年12月26日,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利用2.16米口径望远镜对天王星的卫星进行观测,遗憾的是,作者预言的天卫28太小太暗了,此次观测任务失败,未能找到。

    2024年1月,小说作者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专业天文学期刊发表了天文学术论文,论文中对太阳系已发现的285颗卫星(至2023年7月)进行了分布规律的对称性研究。因为研究重点不是个体卫星,所以,论文中未包括天卫28的预言。

    好玩的是,论文中关于太阳系卫星分布规律的一些新发现以及作者预言天卫28的科学依据,同期写进了小说里,可参见《致暗频率》第26章“三和弦”和第28章“天卫二十八”。

    重点来了,《致暗频率》完稿后,外国的天文学家利用智利拉斯坎帕纳斯天文台6.5米口径的麦哲伦望远镜成功发现了天王星的一颗新卫星。

    2024年2月,权威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iau)小行星中心(minor planet center,mpc)予以正式确认,将这颗约为8至12公里直径的卫星赋予编号:s/2023 u1,它的正式编号将是:u xxviii(天卫28)。

    有趣的是,按照惯例,天王星卫星的名字多取自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精灵仙子,例如最大的两颗卫星天卫三(titania)和天卫四(oberon)就取自《仲夏夜之梦》中的仙后和仙王。

    主角的名字被大卫星占用了,剩下的小精灵的名字还有豆花(peaseblossom)、蛛网(cobweb)和飞蛾(moth)等等。

    如果当初中国的天文学家根据作者预言发现了天卫28,拥有命名建议权的作者将建议天卫28命名为蛛网(cobweb),因为蜘蛛虽小,网可兜天。

    现在没机会了,命名建议权属于发现者,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已声明将按惯例给卫星命名,即在莎士比亚剧作中精灵的名字范围里选取。

    天卫28最终叫什么名字呢?答案即将揭晓,不知道结果是否会与作者所想的一样。

    整件事,作者和参与搜寻卫星的中国天文学家们虽有遗憾,却很淡然。毕竟相对于浩瀚的宇宙,人类的视野如此浅短,将被发现和可供预言的天文事件还多着呢!

    好在呀!起点搭台,书友作证,科幻小说里预言一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