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你们这些虫豸!(1/2)
通惠河上有悲有喜,西苑的朱翊钧却接到了大喜讯。
「好!」朱翊钧把急报狠狠摔到案面上,腾起站起身来,兴奋地在屋里走来走去。
「吴兑丶叶梦熊和高策的收国之策已成,好啊,眼看就到万历二年正旦,他们给朕送上这麽一番大礼,好啊!」
祁言带着一干内侍,跪拜齐声贺道:「奴婢恭贺皇上,开疆扩土,再创不世之功。」
朱翊钧哈哈一笑,「不要喊得这麽大声,朝献国主还在京师里住着,你们喊得这麽大声,传出去被他听到了,多尴尬啊。
等正旦大朝会,他亲自奉图献印,纳土归明,我们再好好庆祝。都起来。」
「遵旨。」
「去把鸿胪寺正卿刘应节叫来,朕要请他跟李昖好好谈谈,叫李昖在正旦大朝会上,好好演一出。」
「遵旨。」
朱翊钧踱步走到窗户前,看着东边风景。
朝献,终于纳入大明版图。按照安南例,肯定不能再叫朝献布政司,那给它取个什麽名字呢?
一个多月前,朝献王京汉城的气氛越发地浮躁。
戊辰之变,汉城被贼军占据了近两年,搞得狼藉一片丶满地膻腥。明军平叛时,守军负隅顽抗了一阵子。
明军水陆两师的火炮,不要钱似向汉城倾泻,把它打得残破不堪。
等到城破时,贼军残部又放了几把大火,好掩护自己逃走。冲天的大火,把整个汉城烧成了白地。
当初李昖和王大妃沈氏带着群臣们回王京,是流着眼泪进城。
满地的断瓦残垣,不要说人,连活的野物都看不到几只。
王宫是重灾区,早就被烧得只剩下点点的石头地基。
这麽荒凉,晚上住哪里!
看着这场景,李昖在心里大骂李山海和金孝元等人,你们吃饱了撑得没事做!
老子在江华岛住得多舒服,就是你们上蹿下跳,说王京收复,应该尽快回京,召开朝会,安抚四方。
老子说不着急,缓一缓,你们就天天堵在老子门口,硬是逼得老子没办法,只好腆着脸找到吴兑和叶梦熊。
人家说汉城还是一片废墟,不着急。
你们就在背地里说明国人居心叵测,别有用心。
要你们自己去跟观国政使司说,你们一个二个全都怂了,吹着胡子说老子是一国之君,要勇敢地承担起责任来。
老子是一国之君又如何,还不是跟你们一样在江华岛乞食?
你们不敢面对明国官员,只知道逼老子。
你们逼老子不说,那个老孤婆,老子名义上的母妃,王大妃沈氏也用孝道压老子。
玛德,老子做了几世的孽,才被你们忽悠地做了朝献国主,然后被你们当牛马使唤。
老子好话说尽,明国官员这才同意整队还京。
现在好了。
汉城里全是废墟,明国人正在徵集民夫,努力赶修,可是要修的地方太多了。
城墙要修,水渠要修,河堤要修,这都是要命的所在,必须先修。
然后才是修房子。百姓的房子要修,王宫要修,百官的房子也要修,怎麽修得过来?
李昖看着连茅草屋都没有几座的王京,心里那个气啊。
开朝会,在哪里开?
人家丐帮开会都还有个破庙,我们朝献君臣开朝会,在茅屋开?
还你娘的安抚万民,你们这些虫豸,有这本事吗?
李昖君臣实在没地方住,只好在明军帐篷里住了两三个月,终于住上有屋顶的房子。
有了宽敞场所,三百多位硕果仅存的官员们为了各自的官职,开始大吵起来。
戊辰之变,我家破人亡还一心报国,为君上复国和明军平叛任劳任怨,凭什麽不能做礼曹判书?
就你家破人亡?好像谁没家破人亡似的?当初是我背着君上逃到江华岛的,是我第一个联络明军,给大家找到安身之处的,我又是朝献君臣第一个踏上本土土地的。
我这麽高的功劳,就不该做兵曹判书吗?
李昖的脑仁子都要被吵沸了,乾脆寻了个入朝觐见的理由,带着沈义谦和郑仁弘等被痛骂为卖国贼的臣子们,离开汉城。
他们一走,加上明军不停地撤军,观国政使司又驻在城外,汉城的气氛顿时活跃浮躁起来。
这天冬日暖和,一群心怀大志的朝献大臣们相聚在小沧亭。
小沧亭位于城北员山。
这里离汉城十五里,原本是一位官员致仕修建的,只有五间屋子,一处阁厅。靠近汉江,有山有水,景致还不错。
但它有些偏远,太平时朝献的达官显贵丶名士大儒们,有更好的去处聚会,这里根本不屑一顾。
戊辰之变,小沧亭因为地处偏远,侥幸从贼军和战火下保存下来。
物以稀为贵,作为硕果仅存的汉城附近风雅之地,小沧亭成了朝献大臣们经常相聚的地方。
五间屋子被扩建为十几间屋子,阁厅被修成两层楼,每层可分为内外两间。厨子仆人都安排上了。
朝献各地的稻米和鸡鸭牛羊豚兔,还有明国海商运来的各色海鲜丶瓜果和美酒,这里都能找到。
今朝有酒今朝醉!
二楼的外厅里,领政李山海坐在上首位置。
他是北人党党首,也是朝献知名大文学家,名气都飘到明国去了。
左边上首位是左议政金孝元,东人党党首。他是朝献性理学者,程朱理学的狂热分子。坐在他下首的是同党大司宪崔永庆。
右边上首位是右赞成沈忠谦,西人党党首,他不仅是王大妃沈氏的弟弟,也是沈义谦的弟弟。
沈忠谦也是着名性理学者,但是跟金孝元理念不同,所以势不两立。
下首坐着他的同党礼曹判书郑澈。
再下面坐着都承旨柳成龙,他不到三十岁,朝献朝堂上的少壮派。
「诸公,现在是大好时机!」柳成龙跪坐在蒲团上,双手撑着地面,身子向前,语气非常焦急,也非常诚恳。
「我们必须奋起勇进,恢复两班,安抚万民,再造朝献。」
李山海捋着稀疏的胡须,不急不缓地问道:「好时机?柳承旨怎麽知道是好时机?」
「而今明军撤走大半,只剩下不到五千人,驻扎在城外观国政使司。现在维持汉城和地方的,全是朝献新军,足足五个团,一万六千人。
我们只需振臂一呼,拿出王大妃的令书,另立新君,再关闭城门,明军就奈何不了我们。」
「奈何不了我们?」郑澈不满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