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东西两线形势(1/2)
经过两天一夜的激烈战斗,在万历二十年十一月初二,大明天兵收复朝鲜国东北重镇咸兴府姑且算是收复吧,反正一片焦土暂时不好住人了。
倭国第二兵团锅岛直茂部基本被全歼,倭兵除了千馀人零散逃亡,数十人被俘,其他万馀人未留活口。
本时空的《经略复国要编》记录道:天帅林泰来故做轻敌状,引诱倭兵夜袭,而后反击至北门。
后天帅再次不忍见将士伤亡,再次亲披重甲率先登城,持铁蒺藜碎倭贼头颅十数人,遂夺门破城,惜太祖咸兴本宫焚毁于兵火。」
《万历邸抄壬辰卷》中说:「经略林泰来拂晓先登夺门,王师遂入城,共计斩首三千有馀,烧死六千有馀,倭贼主将锅岛直茂父子自焚而死。
又,经略林泰来入朝鲜国不到一月,两战或斩或烧或溺毙倭兵二万五千,遂被倭人称血魔王。」
攻克咸兴府后,大明经略三标营和第二兵团重新合兵,并且在上风口重新扎营。
林泰来召来麻贵问道:「老麻啊,知道战报怎麽写吗?」
麻贵胸有成竹的答道:「此战阵亡二百九十九人,另由于林军门疏忽大意,未能保护朝鲜国太祖咸兴本宫,致使咸兴本宫被倭人焚毁。」
林泰来有点诧异,你麻总兵这麽醒目的吗?不用自己悉心指点就知道怎麽写战报?
如果老麻你有这种头脑,去混文官圈子不好吗?
忽然林泰来心有所悟,直接问道:「你是不是在李如松身边文书幕僚里安插了内应?」
麻贵辩解说:「怎麽能叫内应?这叫互通有无,互相学习。
万一李如松写本子诋毁我,也好有个防备。
还有,我身边的文书幕僚里,一定也有李如松的内线!」
林泰来:「.」
你们两人要是一起攻城,是不是还要各自分出一半兵力监视对方?
麻贵又叹道:「我军现在其实相当于孤军,写了战报也没有路线送出去。」
往北二三百里大概是加藤清正部,往南是倭兵占据的江原道,往西是没有成熟传递路线的崇山峻岭。
现在写了战报,能往哪个方向送?
又因为大明天兵占据了永兴,切断了咸镜道倭兵和其他地区的关联,咸镜道就像变成了一个与外界断联丶完全独立的板块。
林经略稍加思索后说:「大捷的战报可以激励士气丶震慑倭兵,还是要往外送的,让那些朝鲜国人试试看吧。
一批人沿着来路,重新横穿山区,将战报送回西线已经收复区域;
另一批人携带战报向西南而去,看看能否穿越倭占区,找到其他大明官军。
全部用朝鲜国人去送,他们更熟悉地理风土,谁能将战报送达,重重有赏。」
麻贵看了看地图,疑问说:「从咸镜道向西南,穿过倭占区,能找到大明官军?」
林泰来答道:「如果李如松兵团南下速度足够快,那就能!」
听到「李如松」三个字,麻贵立刻人间清醒起来,忍不住问道:「以军门之估算,李如松在西线已经推进到哪里了?」
林泰来又回答说:「平壤城大捷后,分散把守黄海道各处的倭寇必定震恐,并且主动南撤。
小西行长一万六七千兵力都被全歼,那些分兵各处的倭寇又有什麽胆量死守?
所以李如松兵团一路南下时,大部分地方都是兵不血刃,推进速度只受限于粮草供应速度,以及接收沿途城池的速度。
如今距离平壤城大捷已经过去半个月,李如松南下可以推进五六百里。
如果不出意外,李如松现在应该已经抵达朝鲜国三京之一的开城。
开城和王京汉城距离很近,对倭寇意义也不大,故而南撤的倭寇肯定放弃开城,全力守卫汉城。
此时此刻,估计李如松正暂居开城,侦察和评估王京汉城的形势。」
麻贵愣了愣后很不服气的说:「李如松居然平白捡了一个收复开城的功劳。」
再怎麽说,开城也是名义上的「三京」之一,政治地位在那摆着。
而咸兴府只是一个蟒飞蛇兴之地而已,和开城相比,就像是凤阳和南京的区别。
麻贵又不爽的说:「李如松若是一鼓作气将王京汉城打下来,那以后还有我们什麽事?」
林经略神情有点复杂的说:「他应该打不下来吧.」
麻贵愕然,怎麽听林经略这消极语气,似乎也不希望李如松一鼓作气打下汉城?
林泰来解释说:「汉城是倭寇必守之地,已经云集数万倭兵,没那麽容易攻克。
我向李如松建议过,到了开城就暂停南下,先等待大军集结。
至于他听从不听从,全看他自己的造化吧。」
麻贵听得更迷糊了,怎麽连「造化」这种词都出来了?林军门这是在讲玄学了?到底想表达什麽意思?
在历史上,李如松就是在这样背景下,加上内心对倭兵的轻视,以及军粮困顿的压力,急躁的以数千骑向着汉城冒进。
结果在汉城以北数十里,遭遇了一个碧蹄馆之战,李大将差点被倭兵包了饺子。
当然明军五千兵马能从三四万倭兵里突围出去,战斗力还是很猛的,但战略层面确实受挫了。
而且还有个后果就是,李大将的亲卫家丁死伤惨重,让李大将心理受到巨大打击,失去了心气。
不得不说,李大将其实是个情感充沛丶十分情绪化的人物。
而此时此刻林泰来的心情复杂在于,第一,他不想这时候就攻克汉城,他想放慢节奏多打一段时间。
进入朝鲜一个来月就攻下汉城,有点太快了,不利于对朝鲜国北部地区的慢慢布局和掌控。
另外,如果朝鲜国小朝廷又开始吵吵还都,就更难找藉口阻止了。
所以他没去西线南下,就有这个不想打下汉城的因素。
第二,他在明面上又不能对李如松强制说,不要去打汉城,多给朝鲜国和倭国放放血。
否则的话,李大将必定以为,自己这是不愿意让他立功,人情关系就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