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郑学休矣(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皇帝亲至,本就是表达一个重视臣子的态度,没人会追究什麽细节。

    除了曹睿本人以及随军出征的大臣外,其馀在洛阳的众臣早就来过,没有再拜第二次的道理。

    因而将空间都留给了皇帝丶王肃以及司马懿丶辛毗等寥寥几人。

    祭后,曹睿也丝毫没有遮掩的意思,当着众人的面问道:「王卿,待王司徒百日卒哭之礼后,是否要朕下令夺情?」

    皇帝此话一出,在场众人瞬间安静了,纷纷将目光投向王肃。

    司马懿对于王朗丶王肃父子受到的宠信早就有些不满了。

    而此时除了司马懿外,辛毗也同样皱眉盯着王肃的面孔来看。

    不是,你王肃不过三十馀岁丶何德何能主动让皇帝问你是否要夺情啊?

    大家都是侍中,凭什麽你与陛下私交这麽好??

    就凭你是王朗儿子?

    其实刚才曹睿的话语之中,用词并不准确。用『夺情』二字不妥,该用『起复』二字。

    所谓夺情,乃是和丁忧相对的一个政治词语。

    父母死后,官员需要去职返家守丧,称为丁忧。若匿而不报丶隐瞒家中父母丧事,若经查出则会严惩。

    而若朝廷根据需要丶不许官员丁忧,这种事情被称为夺情。

    如果已经开始服丧,但丧期未满丶被朝廷叫出来做官上任,这样被称为『起复』。

    对王肃,用『起复』合适。

    可不管皇帝用词准确与否,表达出来的对王肃的重视,足以让众人侧目了。

    王肃神色一凛,恭敬一拜:「启禀陛下,臣自年幼之时就得臣父亲传,素习儒学丶日日不辍。如今正值臣父丧期,请陛下准臣守满三年之丧。」

    曹睿瞥了王肃一眼。

    他没和王肃客气,自然也认为王肃没有和他客气。

    若王肃想做个世俗礼法上的孝子,那就随他去好了。

    曹睿轻轻点头:「三年吗?那便是二十七个月?」

    「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王肃答道:「臣已经考证过了,郑玄所言二十七个月乃是妄语,二十五个月才是正理。」

    曹睿并无什麽意见,二十五个月也好丶二十七个月也罢,皇帝从不需要纠结细节。

    但一旁的辛毗皱眉问道:「子雍,夙来都是二十七个月。不知子雍之论丶是哪里比郑公之说少了两个月?」

    王肃乾净利落的答道:「郑玄所语二十七个月,乃是依照间传所言,期而小祥丶期而大祥丶中月而禫。」

    「既葬十三月小祥,二十五月大祥。郑玄将『中月而禫』的『中』字解作『间』,而在下将『中月』指作『月中』。」

    「如此而言,就差了两个月。正合《三年问》中『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之礼。」

    辛毗刚要接着发问,就被曹睿笑着打断了。

    「左右不过是个礼制上的事情,王司徒本是大儒,子雍也是饱学之士。既然他能解释的通,就按他说的来也无妨。」

    「臣知晓了。」辛毗面色平静的答道。

    辛毗出言相争,本是想试探一下皇帝之意。如今皇帝已经拉偏架了,也就无需再试了。

    随侍在皇帝面前,哪有那麽多喜怒和好恶?不过是根据政治需要做出的姿态罢了。

    死的是王肃自己的爹,须和旁人无关。

    不过,辛毗仍在心中揣摩着。皇帝这麽纵容王肃,是要王肃来做些什麽?且看两人如何分说吧。

    王肃谢过之后,曹睿又张口问道:「王司徒可有什麽遗愿?若朕能办的,就为王司徒办上一办。」

    王肃借着机会从袖中摸出了一本册子来,双手呈到了皇帝面前:

    「禀陛下,臣父生前着有文集三十卷,其中最为得意之作丶就是这本《周易传》了。」

    「臣父的遗愿,就是想将这本《周易传》广布天下,还望陛下成全,臣感激不尽。」

    曹睿看了王肃一眼,伸出右手接过了这本《周易传》。打开册子翻了几页,高深之处看得似懂非懂,又将册子合上了,攥在了手中。

    「朕也不细看了。」曹睿道:「王卿的学问朕是知道的,王司徒的学问朕也清楚。朕且问你,此本《周易传》中可有谶纬丶灾异等事?」

    「全无谶纬和灾异!」王肃认真回道:「臣父与臣素来不认这些!臣父毕生心血丶尽在这本《周易传》里了。」

    曹睿点了点头,转身将手中的册子塞给了曹植。

    「皇叔替朕看看吧,若没什麽问题,送到太学去当教材。」

    「臣遵旨。」曹植双手朝前接了过来,小心的将其放在了怀里。

    一个攥着,一个放在怀里,这就是文化人对待书籍的珍惜了。

    曹睿缓缓说道:「既然王卿精通周易,朕倒有一事要让王卿给朕解惑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