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 为标点赋予意义(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航线》获得第五十八届米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最佳导演、最佳配乐以及最佳编剧四项提名。

    服装以及美工没有提名,金球原本就没有这些奖项。

    《卧虎藏龙》表现也不错,获得最佳外语片、最佳导演、最佳配乐三项提名。

    金球奖项比较少,不到奥斯卡一半,一部电影能获得三、四项提名就已经算是大热门。

    两部电影都没有演员入围,苏长青和发哥的表演未获金球奖认可。

    “什么金球,瞎了狗眼的混球,不提我也就算了,至少应该提名发哥吧?”

    港片时代发哥是苏长青的偶像,他在《卧虎藏龙》里的表现的确很好,这是他距离国际知名奖项最近的一次,错过了真有些遗憾。

    《航线》公映四天来,风评越来越高,各种深刻解读渐渐发表,如同鲜藕被从淤泥里挖出来。

    这部电影毕竟是世界首屈一指大导演的作品,看,怎么可能仅仅是爱情片、冒险片,不懂可不行,必须得把内涵挖掘出来。

    所以就像苏长青出了道题,给了大家展现水平的机会,这几天影评人们展开想象,恨不得把标点符号都赋予特别的意义。

    其实从《僵尸之地》和《猫鼠游戏》开始就有这个趋势,明明是商业片却非要解读出许多价值和思考,令苏长青俨然成了哲人。

    这也算是笔杆子们的行业惯性,读者有需求就得写,于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切入角度尽可能刁钻,就像苏长青读书时学习闰土朋友的文章。

    《被忽视的历史,〈航线〉在说什么故事?》

    《海洋意识复苏,东方古老文明微妙转向》

    《大航海催生工业化,彰显自信航线》

    《重塑审美价值,苏长青展示雄心》

    ……

    光看这些标题就能感受到虔诚,苏长青很舒服很欣慰。

    过度解读有利有弊,不过现在显然向好的方向发展。

    另外提及郑和的文章越来越多,西方人对航海家的崇敬无以伦比,影评之外甚至有学者写了专门的介绍文章。

    四年多后是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国内拍了纪录片,举行了纪念活动,后来唐老师联袂罗嘉良还拍了电视连续剧。

    不过后来情况又有了变化,国内外都开始有人公开抵触,澳大利亚去东南亚搞了实地历史调查,声称郑和前后灭了八个王国。

    这个很值得商榷,以当时东南亚的发展水平,恐怕没有那么多王国可以被灭。

    另外金球奖颁奖礼定在一月二十一日举行,而不是之前传言的二十三日,正好与春节错开了两天。

    其实苏长青对金球奖已经没多大兴趣,《猫鼠游戏》、《杀死那个人》都获邀也获奖了,但他都没来参加颁奖礼,今年也犹豫要不要来。

    这个时间点梅露兰倒是很感兴趣,一月二十号白宫交接班,她正式卸任发言人,二十一号正好前往CNN履职。

    “如果你获得了金球奖,能不能接受我节目的独家专访,我可以安排在首秀。”

    她角色转换得倒很快,如果真顺着噱头把专访苏长青作CNN首秀,收视率肯定有保证,观众和舆论还是吃这套的。

    不过苏长青没同意,他可没这么戏精。

    而且提醒梅露兰理智些:“你刚从发言人位置下来,头几期节目最好聚焦熟悉的领域,符合大众预期,避免娱乐化。”

    其实也不是梅露兰不够理智,各地民风不同,米国人民表演欲是比较强的。

    不说别的,光看莫名其妙的美式摔角,就大概能领略这地方的人有多喜欢入戏。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