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5章 美国人不管,我们管!(1/2)
孙燕来最初仍然有几分顾虑,毕竟真要出现舆论风险,那真正面对压力的终究是他这个航天局一把手。
但早就料到这种情况的常浩南很快加码:
「实际上,早在去年初,原本由NASA主持丶波音负责具体开发的X37验证机就已经被转到了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并且很快进行了两次空中投放和滑翔测试……考虑到这一项目的最终版本将具备轨道飞行能力,因此如果非要说太空武器的话,那也是美国人先乾的。」
「这次意外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绝佳的出手机会,可以说在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内,都未必能再找到一个如此有利的局面,让我们可以在相对良好国际环境下进行这些敏感技术试验……」
「另外,我们还可以把这次计划上升到太空救援的高度,从而争取到更大的国际市场……从我之前在航空领域工作的经验来看,很多西方国家未必是没有跟我们合作的意愿,只是缺少合适的机会以及足够的动力,而一旦打开突破口,后面的事情就会轻松很多,甚至是顺理成章……」
其实这里面的第一条,纯粹是给自己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
但后面两条却很重要。
尤其是争取国际市场和国际合作那部分,更是能解开孙燕来的燃眉之急。
自从进入新世纪以来,长征系列火箭凭藉着突出的可靠性和性价比,一度在航天发射领域很有竞争力。
但受制于某些场外因素,却很难进一步扩大市场。
神舟五号的惊艳首秀之后,情况比前些年已经有所好转,但出于同样的理由,抛出合作橄榄枝的仍然以新兴的商业化航天企业为主。
尽管所有人都清楚,这些企业不过是欧空局的手套。
可就像当年遮遮掩掩之下成立的西罗公司那样。
中间隔着一层,很多时候总归不方便。
最近更是有传闻说,美国方面准备推出一项禁令,制裁所有在航天领域对华合作的组织和个人。
仅从技术角度讲,华夏航天始终维持着独立性极高的发展路线,倒是不惧怕这种威胁。
但市场层面却并非如此。
看着隔壁在短短十年内赚了个盆满钵满的航空产业同行,孙燕来要说半点不眼红,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而对他来说,最好的应对办法也正是参考航空领域的策略,在保证自主性的前提下,深入参与到全球产业链当中。
到时候就算对手搬出制裁禁令,也最多只能产生表面影响。
大不了多个中间商赚差价罢了。
只不过一直缺少个合适的经办人而已。
现在眼见着常浩南似乎有「自告奋勇」的打算,他几乎是当场就表演了一个空中转体180°。
「嗯,确实可行!」
隔着大屏幕观看现场情况的首长稍微有点延迟,本来还在犹豫,要不要由自己来消除一下孙燕来的顾虑。
结果直接被后者的川剧变脸给堵了回去,已经到嘴边的话也变成:
「如果同志们没有其它意见的话,我想今天这场会不如就开到这里,至于最后的意见,最好能尽快形成一个书面报告交上来……」
当然,首长口中的「开到这里」,意思是他本人就参与到这里,而不是真的马上散会。
因此在关闭视频会议系统之后,大多数与会者仍然留了下来,开始讨论具体的执行细节。
首先,就是名字。
一个空间碎片差点命中国际空间站,这种逆天的大事不可能瞒得住。
最晚今天下午或者晚上,全世界就都会知道。
无非是谁最先把消息捅出去。
而要做到常浩南所说的「在第一时间明确表态」,就离不开一个能给人深刻印象的名字。
考虑到从工作方式的角度来看,这个绳网捕获的方案确实和拖网渔船有几分相似。
因此,本次紧急清理太空垃圾的计划最终被定名为「星际渔船」计划。
别问,问就是银河也是河,星辰大海也是海。
所以就能捞鱼……
……
相比于如临大敌,或是思考对策,或是思考如何甩锅的航天从业者们,吃瓜群众们的消息自然没有这样灵通——
实际上,现在距离标准3拦截弹与UARS卫星发生碰撞,也才过去了大概三个小时而已。
距离ABC的转播节目结束,更是只过去了一个多小时。
虽然一些观众已经注意到节目最后结束的有些突兀,甚至其中有些特别心思敏锐的,还发现主持人和嘉宾在最后阶段的表情都不太自然。
但面对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时刻,绝大多数人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之中。
尤其在华夏国内。
早在昨天晚上,某论坛的管理员就已经在置顶页面单开了专门的直播讨论帖。
现在已经被盖到了好几千楼。
而且热度丝毫没有降低。
只不过,一个月前那次差点被误认为是UFO事件的中导试射热度尚存,结果今天就被大洋彼岸的对手兜头泼了一盆冷水。
于是整个讨论的气氛都显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